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3-12-27
苏州阳澄湖项目
高考前立志“走专业道路”
去年,上海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寻找当年高考面孔》,从市档案馆搜罗素材,其中有赵颖参加高考的镜头。是否按走出校门后的工作业绩寻找的?赵颖说,不是的,她作为市三女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碰巧被拍到了。
那是1989年夏天,考完填志愿,她语文成绩好,又会画画,想报文理兼修的科目。有亲戚在同济大学学规划,使她关注了同济。那年,复兴公园有填报高考志愿辅导活动,她幸遇同济教授,了解到建筑规划是怎样的专业,遂报了同济建筑系。父母都是1950年代的大学生,但都无涉建筑,父亲只指点了一句“应该走专业道路”。她听进去了。
学建筑,入门并不容易,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于高中。“建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既要推演复杂的设计原则逻辑,又要融合审美和实用,这样才能表达建筑不失日常性的设计价值。”多年以后,她这样定义建筑学。
适逢学制改革,建筑学科评估要求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1993年,她赴深圳实习了三个月,印象深刻。在那个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民用、工业兼攻的上海中船九院深圳分院,有经验的老法师带教实习生们熟悉具体的工程。大四女生发现,这个专业有很大的用武之处。
正是建筑设计市场人才紧缺的当口,赵颖选择留在校园,到同济设计院上班,“在熟悉的环境中,一半是自身动力,一半是大势所趋推着你往前走……”
那是生逢其时的建筑学子。换了今天呢?赵颖说:“建筑学依然是一门有趣的专业,但作为职业要长久坚持,一定还要出于热爱。”
做好建筑师,不光要懂技术,要有点想象力,还要有持久的毅力。这样一份承担压力、需要一定付出的工作,女性能胜任吗?不少女建筑师随着时间推移,要兼顾事业和家庭,难免放弃一些机会,然后就不愿再去尝试了,渐渐偏向比较稳定的岗位。赵颖注意到,从业者中,女性比例并不低,80、85后中基本占了半边天以上;但真有机会走出来的女建筑师还不多,需要行业更多的关心。
设计院气氛宽松,年轻人机会多
赵颖刚进同济设计院,被分配在三室。整个室30 多人,10多位建筑师年龄跨度很大,从60来岁快退休的前辈,到22岁的她和同学。“我还挺幸运的,刚踏入职场就顺利转型,可以自由地做个设计师了。”
苏州阳澄湖项目
关注重点转到“适老化”社区设计
2000年,上海市政建设正处在高速爬坡阶段,建筑设计市场大,设计师机会多,忙得充实。
回到上海初期,赵颖做过印象最深的项目,是华东疗养院改扩建。在北京,她虽已担任一些单地块的负责人,但毕竟还有更资深的总负责建筑师,“实在搞不定的时候,你可以把问题抛给他们,他们会帮你协调。”在华东疗养院,她必须独立面对后期许多实施问题了。
这个项目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建在无锡的当时上海市重点项目。为项目的建成,最密集的一段时间,她差不多每周都要往无锡太湖边跑。那时候还没有高铁,火车票也不能网上预定,她总是提前看好几个合适的班次,经常在工地处理问题赶不上火车,只能走下一班。
后来获了一些奖的这个项目,锻炼了她完成方案设计后,进一步在复杂基地的现场应变、实施过程中控制的能力。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为她日后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养老建筑项目,打下了一点康养设计基础。
目前国家的养老布局重心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而占比 80%的1.66 亿活力老人群体如何通过良好的设施、环境获得健康的长寿人生?从研究角度做设计,既有建筑的“适老化”改造如何帮助活力老人?建筑设施、医疗设施如何系统关照活力老有所乐所学、康复保障的需求?身为上海建筑学会养老专委会主任,赵颖把多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项目中——2020 年,同济院与美国施坦伯格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设计的苏州阳澄湖养老社区(一期)竣工运营。项目以50 岁以上的健康中老年人为主体,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建设从自理、介护到失智完整养老服务模式。这个项目荣获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另有太保家园杭州国际颐养社区项目,荣获德国标志性设计奖-创新建筑奖。
当房地产商嗅到养老社区的商机而一哄而上时,赵颖是清醒的。除了在机构养老的老人,更多的是在原有社区安享晚年的老人。鉴于老年群体对适老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与老旧住区有限的空间之间的矛盾是城市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环境老化与人口老化双重叠加的老旧住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她认为,探索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老旧住区适老现状、满足居家老年人群最急迫需求且能快速适应应急管理模式的适老设施服务提升策略,十分必要。她率团队通过对上海三处老旧住区走访调查和人群访谈,分析老旧住区既有物理空间特征、空间使用状况和老年人群需求状况,写出论文《“后疫情时代”城市老旧住区适老服务设施提升策略研究》,从功能匹配、选址合理、空间利用三个层面提出“后疫情时代”城市老旧住区适老服务设施提升策略。
她在同济大学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也是适老社区、韧性社区,对全龄人群的关照。专业硕士强调来自设计一线的实践能力,转化为实际项目。这样的培养路子,正符合她对这个专业、这份职业的认识——建筑学是“从实践中得真知的专业”,是“需要人生阅历和大量设计实践的长寿职业”。
她还说过,对建筑师不光有技术考量,还要讲究人文价值,“经你手的设计留给未来的是什么?”
这行业,不中标的可能性太大了。设计师都被问过同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不中标?赵颖回答:“民用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大、很卷,如何面对尽了力却没成功?要有平常心,理性看待这个过程,才可能在这行业走下去。要见人又见己,分析每一个项目的得失,从中得到启发,全力投入下一个。”
同样做项目,比20年、10年前要解决的问题多了,因为高品质要求技术迭代更新。赵颖对同济院挺有信心,“我们的市场来自全国,民用建筑行业排在前三位,我们强调技术含量,原创与技术整合,‘技术本部化’……”
目前,她还负责同济设计集团未来建筑与城市研究院的工作。这是一个与同济大学各专业院系深度合作、在未来建筑与城市建成环境方面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产教融合研究机构。
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需要沉淀总结。她和团队一起探索绿色低碳理念支持下的建筑设计、面向城市更新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结合近年在雄安的设计实践,承担课题《基于实证的雄安新区新建安置社区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技术协同研究》;面向上海城市更新和空间品质提升,完成《上海城市第五立面规划建设品质提升》的系列研究;围绕上海乡村风貌提升目标,投入关于《低碳背景下的乡村居住建筑设计与评价指标——以上海周边乡村为例》等研究。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反哺和支撑设计技术含量,提升高品质的设计。
泉州大剧院歌剧厅观众厅
个人荣誉
2022 入选“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产业领军人才
2011 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突出贡献个人”
2009 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成绩突出,给予记功
2008 在 2010 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土控赛区先进个人
2007-2008 年度 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
项目获奖
2022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
2021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二等奖
2021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
2021 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九届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优秀奖
2021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 -- 创新建筑奖
2020 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8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
2015/2017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住宅与住宅小区三等奖、教育部优秀住宅设计二等奖
2013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住宅与住宅小区二等奖、安徽省优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2011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
2010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
2007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4 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2003 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评选二等
人物风采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马捷:深耕数字化业务,助力企业业务革新 2024.11.06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王小生:渴望做大项目,也甘愿当螺丝钉 2024.11.06
- 《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由广明:与地下空间的不解之缘 2024.11.05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李红星:基于科学分析、技术创新的想象力 2024.08.24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涂秋风:守望风景 园林路上的耕耘者 2024.08.23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冯琦:做建筑领域的全能选手 2024.08.22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许杰:数字变革,让城市更安全、更美好 2024.08.21
- 《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黄华:在校园设计中实现建筑理想 2024.08.20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方英杰:在开发峰谷曲线中进退自如 2024.08.09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朱永慧:严谨负责,建筑设计爱好者的二十年践行 2024.08.09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赵荣欣:城市更新与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的领航者 2024.08.09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项培林:岩土工程领域的领路人 2024.08.09
- 《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席旭军:就这样默默保障城市运行 2024.08.09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金克勤:笃行致远,创新引领企业前行 2024.01.19
- 《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黄铭丰:工程建设的多面手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