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黄华:在校园设计中实现建筑理想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8-20

image.png

作为申都设计集团深圳分公司的执行总经理、设计总监,黄华曾主持完成各类大中型规划设计、建筑方案各个阶段设计以及设计管理,参与学校建筑建


设标准的制定。他把“申都”机缘带到了深圳,多年来深耕文化教育建筑设计领域,参与并完成多个深圳的学校项目。

拥有15年建筑设计及管理经验的黄华,在设计实操中,尊重每个场所的独特性,更专注于建筑、场所与人的关系。在他多年的文教深耕中,每个项目都力求创新,构建不一样的可能与体验。他主创的文教类代表作,有东部湾区实验学校、龙华第三实验学校、深圳会展城实验学校等。

image.png

“申都深圳”的机缘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

本科毕业,黄华决定继续深造。与别人不同,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和女友——被同学们昵称为“小神雕侠侣”——双双报考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老师为此担忧,“你俩不要选一个学校嘛!”言下之意,不要“自相残杀”。可他们信心十足,“我俩是联合起来的,1+1 >2,只要把第三个比下去就行了!”结果,双双如愿以偿。
赤峰路环同济设计一条街,全是设计公司。读研期间,黄华没少帮那儿的师兄干活,等于是边读书边实习,为日后的工作积累起经验,早鸟先飞。毕业后,他顺利入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运气特别好,一上来就做五星级酒店的施工图,印象可深刻了!”按理,刚出校门,得先从“周边”做起,比如厕所详图、坡道大样、门窗表一类的工作;他却因了日常工作的表现,以及若干实践经验,机缘巧合下,被安排进了平面组。那是他的第一个施工图实践项目。带教的工程师李颜(他的第一位职业导师)的教诲,让他终生受用。他在自己和李工的座位间频繁奔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举一反三,出色完成了施工图任务;又跟着跑现场、定材料,就此打下扎实的实操基础。业内有句话:“没有到过现场的建筑师都不是好设计师。”几个项目磨练下来,李工半开玩笑地对这位徒弟说:“你不要再过来找我了,我这里没货了,都让你搞走了!”
他因此悟出了职业生涯快速成长法则: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去面对困难,积极地去想、去问、去干。这套法则,在当下的大环境下依然受用。
2015年,申都与深圳擦出了火花。
过了而立之年的黄华,在上海的发展可谓有声有色——背靠大公司,带领18人设计团队,在各路设计竞技场上斩获颇丰。但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决定回到南方发展,和妻子一起扎根深圳。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圳,他与“同学的同学”——合伙人邹修洪一见如故,以“申都”品牌,开启共同创业之路。深圳的各大投标竞技场上,从此多了个叫“申都设计”的竞争者。


image.png

在校园设计领域崭露头角


“深圳速度”全国第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大量流入,“来了就是深圳人”。城市基础配套的缺失,成了深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缺口。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开放与公平促使深圳设计力量的发展壮大。政府投资类项目,招投标比较公平,不拒绝外地设计院,也并非仅看公司规模,大家拿设计方案说话。申都有了这样的好舞台,一路过来凭实力中了不少学校的设计标。

教育建筑在设计行业是个特殊的“物种”存在,它不像场馆一类的大型公共建筑,要配备各专业技术人员,大规模团队作战;也不是住宅、商业一类,经济逻辑纠缠在设计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教育建筑设计“不受待见”——既不像大型公建那样可以出名,又不像住宅那样可以快速获利,设计也被普遍认为非常简单:“学校嘛,一排一排教室,然后就是连廊,立面一贴,三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两天就做完了,没什么技术含量……”

申都却嗅到了教育建筑的独特魅力:既有标准化、功能化的需求,又有设计师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大跨、出挑、架空、通高、空间形体组合,建筑设计可以试验的地方应有尽有,可以发挥的东西很多,适度的创新还一定有人买单。把创意集中在公共空间即非正式教学空间上,呈现教育建筑的独特思考,课间15分钟的重要性、学校的公共性、学校的特色和记忆点……渐渐地,黄华率团队在教育建筑设计领域越做越开,“标准化+个性化,合理分配成本,兼顾设计创作,学校拥有许多创作空间!”

多年的摸爬滚打,使“申都设计”作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品牌,在深圳拥有了一席之地。


image.png


与深圳校园设计共同发展

近几年房地产下行,大家发现原来学校设计是那么好的项目,都来争这块蛋糕了。分水岭是2018年的“走向新校园——新时代的深圳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将校园设计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设计师的创造力、灵活性被大大激发。曾经每平方米5500元的建设标准,基本上是白墙、涂料、方块块等;由于功能的复合以及建设标准的提高,现在大跨、异型、幕墙等各种类型层出不穷被运用到了学校,不啻是建筑师的福音!申都设计参与并共同实践了深圳的新校园建设。

黄华对学校建筑的反思,源于童年。他父亲是教师,他家就在母亲当营业员的学校小卖部,他的小学六年正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白天就是教室-走廊-厕所,或在走廊和同学站着说话,活动半径走不出操场,非常的闭塞、无趣、不友好。当他的孩子也上了小学,他更多地思考起这个问题:学校不应该只是教学工具,也可以是玩具,要让学生喜欢去学校。传统的学校走廊都很窄,只考虑交通。申都设计的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走廊有6米多宽,孩子们下了课可以尽情奔跑、追逐;墙上挂着“科技月”教学作品,无时无刻不在交流知识,为教育提供可能性、拓展性。交通,只是基本的需求;交往,才是学校需要的空间。幼小衔接阶段的小学低年级,“一房一厅”的设计理念得以实践——两个班级教室门外有一个厅,很像幼儿园,低龄小朋友之间有了交流的可能性。45分钟标准教学以外,审美、认知、交流、创新,会引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会成为长大后的美好回忆。场景联系着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才有了意义。
在题为“高密校园的低密策略”的演讲中,黄华畅想了未来的“超级校园”:超级,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高容积率、功能复合、模式创新的特点上,也体现在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协作推进设计的课程组织方式上。
深圳关内平地多、关外小山丘多,申都设计的校园总能利用地势出新、出奇。龙华第三实验学校,因“实验感、设计味、活力态”,在区教育建筑建设成果展上,荣获“最美校园”第一名。来看设计师们用心做的细节:冲破传统博物馆的空间束缚,将博物馆功能和内涵延伸到校园各个角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建设“博物馆式”校园文化空间、泛博物馆学习场景。具有探索性的慢行系统是看台,是校园文化长廊,也是师生们美好校园生活的空间印记。洁白色大基调,与局部木色相搭配,打造温馨的教学空间;设置读书角“三生书吧”,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学生阅读空间。还有高标准的体育馆、高规格的报告厅……这是继坪山东部湾区创新学校之后,高密度背景下基于多元生态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的2.0实践。
然而,大量校园建筑设计力量涌入,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设计。魔(MALL)化的校园空间渐渐成为标新立异的试验田。方案愈发新奇,有故意把球场放天上的、一层仅放两间教室的,与使用方意愿背道而驰、功能不合理的,也能中标。如此内卷的背景之下,申都始终坚持职业底线,比如深圳有教室间距至少18 米的规范,在申都是不得小于20。申都拿出去的方案,专注于教学空间的标准化,功能合理好用,空间舒适,建造经济、绿色,造型美观,“不知不觉间在‘有天、有地、有花园’的校园空间中游走”。坚持以合理好用为前提的微创新,挖掘校园的独特性的设计原则。有评审专家说:“这一看,总体布局非常合理、舒服,应该是申都做的。”
那么,申都每次投标都胜券在握?并不是。设计师的苦恼在于:成功过五关斩六将,闯入评标前三名,排第一也未必能中标。建筑专家评标,不选不合理的、不规范的;定标,却可能选的是有特色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入围的一套逻辑,有时与定标的逻辑正好相反。但申都人还是那份坚持,申都设计还有每年一度的“让设计重来一次”复盘大赛,由大家做定标委员,选中标方案。


image.png



做设计是企业文化的输出


黄华深爱自己的专业。公司100多人的团队,包括司龄8年的老员工,应届毕业生只有喜欢这个专业的才会被招进来。“一件事丢给他们,他们想怎么做,定好目标,任务拆分,统一思想,分头行动。团队战斗力非常强!”作为企业运营者,他明白“无法要求所有的牌都是好牌”,更多是思考怎么打好一手烂牌。但他希望每个员工“把自己当吃货一样喜欢设计”。

什么是吃货呢?他定义:“不是单纯只是喜欢吃,真正的吃货,会因为想吃臭豆腐,自发去研究臭豆腐的来龙去脉、生产方式、哪家店最好吃,做攻略,专门不远千里有组织地过去吃,吃完还要评论,思考为什么好吃。那是要花费很多精力、心血、时间的。同样,参照吃货的标准,建筑设计师觉得哪个房子好,会愿意飞过去摸一摸实物,有大师讲座会跑去听,听了回来还写报告。”做了3年的女员工抱怨“看不到行业的前途,自觉不爱了”,他坦率地回复“如果不喜欢,趁早改行”。
教育建筑设计这一领域,平均分上去了,不相伯仲的方案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甚至上百家设计单位竞投一个标成了常态。没有点爱好支撑,是活不下去的。AI时代呼啸而来,可AI能解决的多半是体力劳动,行业的设计焦点问题依然需要人去解决和破题。所以,黄华还在那里不断研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嘲“半截身子在河里,退不回去了,只能往前走”。
他认为,行业不景气,产品竞争红利失去后,管理红利就更重要了。设计行业这么多年,始终还是人才集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是设计力量的核心。做设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输出:同心者同路,同路者同行。价值观一致,做事就简单了。行业下行压力下,保持热爱和统一的价值观,是活下去的必要前提。
有人问他,在忙些什么?”他若无其事地描述:“我开着邮轮在海上漂泊,补给船很久没来了,但船上员工的工资要开、客人要吃喝,不能减少员工,又不能让客人不舒服了闹起来,只好等补给船……”
当然,苦中不时有乐。他特别享受同行这样的问候:“黄总,你们又中标啦?”嘿嘿,哪有,之前中了2个!


项目荣誉

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

2020年 Golden Design Award 金戴国际设计大奖 银奖 

2021年 Active House Award 中国区竞赛三等奖 

第12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教育建筑设计·中国赛区五十强


坪山区东部湾区实验学校(老坑学校):

2020年 Golden Design Award 金戴国际设计奖 提名奖 

2022美国 IDA 设计奖

2023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 公共建筑 一等奖


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2019-2021年龙华区教育建筑建设成果展 “最美校园”

2020年Golden Design Award 金戴国际设计大奖 专业组 金奖


沙井街道会展中心九年一贯制学校:

2024年MUSE Design Award金奖 


新围小学:

2021Golden Design Award金戴国际设计奖 提名奖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