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许杰:数字变革,让城市更安全、更美好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8-21

image.png

许杰,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总工会“地下数字孪生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现任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信息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科委“上海岩土与地下空间综合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地下空间CIM研究中心主任。

信息科技日新月异,智慧工程孕育产业转型,数字孪生驱动城市变革。作为一名岩土工程师,他专注于数字技术与专业融合创新十余载,通过科研与工程实践,不断探索数字地下空间,赋能数字城市发展。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课题20项,承担设计咨询及数字化项目累计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9项、专著4项,曾获得“上海工匠”、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城市之星”上海城市治理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许杰扎根数字岩土,坚持地下空间数字化方向,推动行业数字技术进步——
他主持研发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关键技术,助力重大工程岩土工程风险管控。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精准管控地下风险,推动地下工程透明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经过5年持续攻关,他成功研发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算法+软件平台” 成套技术,其中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的上海市地方规范《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及行业空白。创新研发两项关键技术,一是研发了基于BIM的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首次将BIM技术应用工程勘察,精细化刻画复杂水土环境,准确表达不良地质的空间分布;二是研发了深基坑风险预警数字沙盘系统,集成各类监测传感设备,实现风险感知、分析预警、三维展示一体化应用。上述技术在苏州河深隧工程(试验段)中全面应用,是目前国内软土最深工程,基坑开挖近60米,地下情况极其复杂,水土风险控制难度大,作为项目勘察BIM负责人,许杰提出了勘察-物探-监测一体化BIM研发新思路,突破了标准、算法、可靠性及系统集成等诸多问题,并与设计、施工、业主BIM系统相衔接。相关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整套技术成果获评中勘协创新杯BIM大赛一等奖,市勘察设计优秀软件二等奖、市BIM创新大赛优秀奖,并推广到硬X射线大科学装置、苏四期工程、张泾河南延伸等30余项工程,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他致力打造城市运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技术,保障城市地铁隧道、大型排水管网“生命线”安全。复杂软土地基的变形以及越来越多的周边工程活动,让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频发风险隐患。针对这一难题,他主持研发了地铁结构安全的仿真技术服务平台、保护区天地巡查管理系统、设施设备养护管理系统及地质数据分析系统,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管控新模式,成功识别数百起风险隐患,提升地铁结构安全管理效率。相关成果已成功推广至杭州、宁波、东莞等城市,推动地铁行业数字化发展。他主持开发的城市特大排水管涵健康管理平台,为合流一期污水总管等老旧管涵建立数字档案,并进行有效监控,服务于上海智慧水务建设,获评全国地信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标准》《特大排水管渠结构检测评估技术规程》等标准编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他是持续推动行业科技发展的实践者,研发基于CIM的地下空间风险总控数字孪生技术,赋能超大区域地下空间开发风险数字化管控。浦东机场四期地下枢纽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达到40万平米,属于全球最大的濒海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综合运用多年来在BIM、GIS、感知技术的研究基础,他牵头开展市经信委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风险精准防控数字化平台应用与示范》、市科委《空间数字底座”区域高精度地质数字模型关键技术》、《地下空间岩土工程混合现实数字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打造面向超大区域地下空间的勘测数据管理平台及数字化监测平台,为T3机场建设各方提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监测精细化数字化模型服务,为复杂地层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安全管控保驾护航。依托研究实践成果,构建“上勘地心CIM”风险总控平台,推广至东方枢纽上海东站、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北外滩核心区、杨浦滨江等城市重点开发区域,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数字化转型路虽远,然行则将至。许杰和他的同行者,一支富有朝气的青年创新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留下“数字上勘”奋斗者坚实的脚印,践行新时代数字建设者的使命:“探索地下数字孪生,赋能韧性城市,让城市更安全、更美好”。


供稿/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