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宋照青:开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1-16

image.png

宋照青出身于建筑学“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完成。职业生涯,先是服务于新加坡日建设计国际部(Nikken Sekkei International),其间作为主创建筑师之一,随本杰明·伍德(Benjamin Wood)参与新天地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随后创建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设计了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改造、上海静安苏河湾中心片区、中海恒昌玖里、杨浦滨江、上海老城厢乔家路A片区规划与设计等大量旧城改造项目,以及九寨沟丽思卡尔顿隐世酒店改造、中星美华邨、旭辉总部大楼、融创1890·汉阳铁厂改造、长风国盛商业改造、东石、兴达村并村重建、西安华润CCBD、苏州万科“大家”等项目。
这样的经历,赋予了宋照青多元的、国际化的开阔视野。而从小对历史、艺术的兴趣,又使得他的建筑项目多了传统文化底蕴的加持。

image.png



image.png

原境界美术馆

新加坡历练,新天地实践

日建设计国际部集结了来自各国的建筑、城市和环境多领域的专家,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多专业视角的提案。

初出校门的宋照青,在那样一种独特的环境中,历练了三年。他说,那一段工作经历对他而言非常重要,“我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设计师,并在工作中学到对专业技术问题更为先进的思考研究角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我的眼界。”

1998年,他作为日建在中国的设计师代表,来到上海,参与新天地项目。
那个时候的上海,给他的感觉是“百废待兴,欣欣向荣”,正是开拓事业的一大片新天地。而新天地项目的总设计师,是国际知名建筑大师本杰明·伍德。
项目启动,到现场考察。本杰明说,希望在上海传统弄堂的夜里听到留声机里周璇的歌声。他们特意去找老电影《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看,找周璇的《夜上海》听,用心感受老上海的弄堂氛围和生活情调……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追述:“最为重要的是了解到时间对于一个场所的重要意义——历史用其刻画在斑驳墙面的岁月为场所塑造了特性及认同感,而因此为空间展现了无穷的魅力。这是我至今不可忘怀的。”
石库门在旧时上海大多属于中低端住宅,砖木结构,木头朽坏,砖头一抓一把灰,不像欧洲的石结构老房子足以抵御岁月侵蚀。设计师们的应对方案是,城市的“有机更新”,即保留城市肌理和场所记忆——这,成为上海新天地项目奠定的一个城市原址保留的重要原则。完全由于城市的旧改,在保护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特征的过程中,引入新的运营方式、生活方式,同时适应地域性的街道环境,重新塑造的这个上海的中心——新天地,入选“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
宋照青当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是《场所与地段设计》,从做论文到新天地完工,便是一个从研讨到印证的过程。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如此无缝对接的研究生,想必凤毛麟角吧。
由这个项目开始,宋照青与本杰明的合作一直延续至今。本杰明及其合伙人在建筑形式语言(建筑造型)、设计态度——为公众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底蕴,而不是简单顺从业主——方面,给了他很多启发。比如提篮桥项目,能否留住当年犹太难民日常生活的记忆,甚至尘封多年的犹太小孩子在草坪玩耍的镜头。
“城市遗产,不是新的,不是搭的室外布景,有精神的东西……”他说,“要研究这一片的历史记忆,让空间场所存在的意义与情感挂钩。”

建筑需要大量积累和底蕴



新天地项目之后,宋照青一直积极参与上海的许多城市更新项目。他立志要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走出一条符合本土特色的建筑师之路。2001年,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
他的建筑哲学是“删繁就简,溯本清源”。就是要立足建筑设计的本源,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品建筑。他希望“以建筑实践公众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正值中国房地产开发井喷期,日清陆续承接了深圳海上世界周边广场城市设计、深圳香蜜山社区及国际网球中心的建筑设计、苏州工业园区两万人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面对近些年国人蜂拥去日本消费,身为建筑师,宋照青叹息:“我们的城市,体验感太差了!
2006年,日清的工作室搬到了茶陵路158号。那里原是一幢废弃的幼儿园,陷在各个年代开发的住宅小区中间。宋照青们设计方案,赋予其新生命——
闹中取静的这个场所,有屋前小花园,有大大小小的多功能空间,有现当代绘画和古董展示,有种蔬菜、鲜花、水果的屋顶露台,可以专注于创作,可以晒太阳、聊天、发呆……
日清以这个具体而微的案例,探索一条城市中心建筑更新之路,从而印证城市的沿革与建筑的意义。
 “建筑不是嘴上说的,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底蕴。”宋照青强调,“建筑不是简简单单用材料堆砌,专业学术价值需要通过文化价值来体现。
在频繁参与旧城改造之后,他认为,只有公共性、文化性、多元性才能体现建筑精神。例如,国家级工业遗产武汉汉阳铁厂改造先导区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厂房结构和场地关系,加入挑空的横向建筑体量,将原来前后独立的两座厂房链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新建筑拥有开阔的前场,对城市展示全新的立面形象,内部半开敞庭院吸引人们来散步、休憩或举办集市和活动、参观机器遗存雕塑,进而了解这里的历史;中建三局的杨浦商业地块石库门改造项目,设计使新与旧协调、共存,营造各种向市民开放的可能性,场所的有效性(夜间作为商业、居住、文创空间);长风国盛商业改造项目,把荒废的商业容器改造成注重个体体验的未来购物、办公环境,可谓“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含量很高”……

设计新建筑,也注重实体空间里的文化内涵。例如,上海旭辉总部办公楼,设计从“重”和“轻”两个矛盾的状态出发,如同钟摆在两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希望在企业文化和形象所需要的意识形态的“重”之中演化出现代建筑美学的“轻”,营造一种让使用者放松的状态,尝试使这对矛盾体在企业总部这一特殊的办公建筑中达到一种微妙的和谐;苏州“大家”社区活动中心,中轴以传统礼制文化为骨、现代工艺材料为皮,仰史追今,成为具有集体认同性的中国文化空间;万山岛的精品民宿酒店,尊重当地文脉,以单点或垂直于山体的方式布局,维护绿化环境为主体的本地特色并尽量符合地形地貌以自然的方式扭转,建筑与山体共生,与环境融合……


image.png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 宋照青

困境中,追求无止境

2018年,上海市建筑学会授予宋照青“杰出中青年建筑师”称号。2019年,《安邸AD》杂志再次评选宋照青为年度百位杰出设计师;同年,他受邀担任《PERSPECTIVE透视》杂志主办的 A&D TROPHY AWARDS 2019 建筑类别评审。2020年,受邀担任WAN Awards(世界建筑新闻奖)评委。2020-2022 年,连续受邀担任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办的 ICONIC AWARDS·INNOVATIVE ARCHITECTURE(德国标志性设计奖·创新建筑奖)评委,为该奖项首位亚洲评委……

宋照青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可他自己并不满意,因为建筑艺术的追求没有止境。
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1979年由杰伊·普利兹克(Jay A. Pritzker)夫妇发起、凯悦基金会赞助。每年有500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1或2个建筑师/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迄今,华人得主包括贝聿铭、王澍、张永和。
日清设计属于民营企业,决定了其面对许多国有企业以及国际企业并不具有竞争力,很多项目不能参与。这不是个人努力能够达成的;各方面的条件限制,都是跨不过去的坎。
更何况,当今的建筑业,早已不比宋照青入职之时。一方面,十几个省市的基建放缓,房地产市场一片萧条;另一方面,建筑师的责任放大、收入却越来越少。仅市场运营,但不具备与国营大院竞争的条件。现实严酷,已经让日清从700人裁员到300人。
建筑师的地位,沦落到什么地步了?这天,外地业主通知宋照青,领导要过来看了,样板墙必须改一下。他赶紧订好火车票,准备赶过去。临出发,又接对方电话,说领导不来了,你也不用来了。“业主说取消就取消了,”他苦笑道,“看得上你,给你画两笔!”竞争日益激烈,各公司恶性压价,投开发商所好。大型企业都把建筑师看作是“战略供应商”,声称谁价格低就用谁。好比土财主让你拿琉璃瓦起个院子,你提醒他材料不对,他却说我给你钱!
宋照青回忆,许多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项目是由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负责招投标的,建筑师拥有签字权,从指定材料开始,其他各方无权干预图纸。商业建筑实行全程建筑服务管理,由法律制度、建筑师负责制保障。这些,对他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image.png

溧水华侨城创意中心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面是商品,另一面是社会责任感……”宋照青不堪纠结。好在他还有艺术,可以暂且疗愈。

日清的本来,也源于艺术。
他曾发起“起点”系列活动,先后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桢文彦、西泽立卫、户田芳树、曼加多等中外建筑、园林景观大师,来论坛开讲座;并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西泽立卫、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石上纯,共同担任立波啤酒厂改造国际竞赛评委;2015 年,他正式创立原境界美术馆,举办多种跨界艺术展览活动。
原境界里,收了他几十年来的藏品,青铜器、秦砖汉瓦、龙泉剑、铁剑、佛像、古董家具、欧洲中世纪油画、当代艺术绘画……叫人目不暇接。美术馆一直以来“亏得一塌糊涂”,但并不妨碍他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从艺术感知建筑表现之际,他会怀念作为同行的父母对自己的启蒙么?父亲是教授级高工,母亲是总建筑师。小时候,家里的餐桌上,业余画画的父亲谈得最多的是艺术。受家庭熏陶,他弟弟也成了同行,而且是日清的合伙人。他本人还侧重于建筑教育与建筑跨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建筑学院培养研究生。
他对年轻建筑师说“从有招到无招,无招胜有招”,“建筑师是慢工出细活的职业,应该像高迪一样把巴塞罗那放在世界明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贝聿铭先生做到102岁,建筑师成为他终身的职业。日清跟很多国外知名事务所合作中,发现这些优秀的设计师对待工作更纯粹,五六十岁画图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没有去考虑三四十岁成为领导,成为成功人士”……
他读杂书,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波罗全集》以及《麦田的守望者》《二十四史》《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别裁集》……
他的微信昵称叫“云在青天”。“云在青天水在瓶”,潇洒如云,恬静如水?他“就喜欢这种安静的状态”。


个人荣誉

2018 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

安邸 AD 100 建筑师

民用建筑设计市场 di 推荐最佳建筑人

2016 READ 星设计 & 地产设计奖 - 杰出设计师 

2018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 杰出企业家提名奖

2020 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 - 十佳设计师

2020-2021 年度第一届上海市民营勘察设计工匠 20 杰

2021-2022 年度第二届上海市民营勘察设计工匠 20 杰


项目获奖

2023 第十届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 优秀奖

2023 Architizer A+ Awards- 中国最佳建筑公司榜单 TOP4

2023 ICONIC AWARDS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 - 优胜奖

2022 美国建筑师协会中国年度杰出设计奖

2022 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 - 改造类别金奖

2022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一等奖

2022《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

2021 WAF·China 世界建筑节·中国 - 杰出设计奖 

2021 ICONIC AWARDS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 - 至尊奖

2020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 一等奖

2020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一等奖

2020 世界建筑新闻奖 - 年度设计公司 / 金奖

2020 ICONIC AWARDS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 - 至尊奖

2020 德国设计大奖 - 优胜奖

2019 全球房地产设计亚太区大奖 - 金奖

2019 蓝图设计奖 - 全球最佳

2019-2020 亚太房地产设计大奖 - 亚太区 & 中国区最佳

2018 世界建筑新闻奖 - 住宅类别高度推荐奖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