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荆旭晖:用点滴景观构筑美好生活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1-09

image.png

荆旭晖是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景观二所主创设计师,201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园林专业,202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他秉持“设计源于生活,需求决定设计”的理念,带着“挑剔”的眼光、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研究与实践十余载。


image.png

荆旭晖从事的景观专业领域主要为城市滨水景观、古典园林与城市精细化改造设计。他主持和参与过100 多个项目,多个项目竣工后获奖,包括国内奖项10个、国际奖项5个,其中近五年参与项目获得的奖项有:
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主持的“昆小薇”——隐园、耘圃、稚趣街角口袋公园设计项目,获2022 IFLA AAPME Awards 分析和规划类荣誉奖、2021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2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作为硬质景观负责人参与的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设计项目,获2020IFLA AAPME Awards 亚非中东文化与传统荣誉奖、2019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19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园林景观三等奖;
作为硬质景观负责人参与的上海醉白池公园西大门及园内(董其昌博物馆庭院)景观提升设计,获2020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作为硬质景观负责人参与的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项目,获2019英国BALI 国际项目奖;
作为硬质景观负责人参与的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设计项目,获得2019 IFLA APR Awards 亚太地区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参与的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项目,获2019 IFLA APR Awards 亚太地区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作为硬质景观负责人参与的丹阳普善新九曲河风光带及配套服务设施景观设计项目,获2019年度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项目(设计类)三等奖、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上海醉白池公园景观改造工程项目,获2019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实践与研究日渐升温,荆旭晖在该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学术研究层面,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安全性、游憩度、舒适度、生态性、特色性五个维度,采用灰色统计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和权重计算,探讨了适用于昆山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地调研与网络开源数据与多重分析方法,制定定量化赋值方法,并以昆山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归纳了中心城区社区公园景观特征与现存问题,提出基于城市更新的昆山中心城区社区公园景观质量提升策略,为类似社区公园改造提升设计提供参考借鉴。并将研究理论应用于“昆小薇”微更新的的实践中。
当前昆山老城区公共空间供需矛盾突出、城市文化记忆缺失。针对现状环境破败、设施配备不足,植物郁闭度高、场地侵占严重、空间失活等问题,昆山市启动了“昆小薇 共享鹿城”微更新行动计划。隐园、耘圃、稚趣街角口袋公园设计项目作为该行动计划的示范项目,以城市精致化更新为契机,以“全要素、人本化、精准化、精致化”为目标,通过小微公共空间“针灸式”的更新,以“点”带“面”活化城市街区。项目探索了“设计+管理”的共治共建耦合路径,引导公众代表全过程参与,以“小投入、大改变”引起社会和政府的积极反响,提升了老旧城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推动了“昆小薇”行动的高标准起步与体系化建设。
在古典园林设计与营造方面,荆旭晖也是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传统古典园林的微更新领域。在上海醉白池公园西入口外场地和园内(董其昌博物馆庭院)景观提升项目中,荆旭晖团队发现,随着9号线醉白池站的开通,公园西大门前人流量暴增,各种流线交叉混杂,非机动车无序停放,花坛受损严重,使得形式和布局较散乱的入口场地更局促、杂乱。新建于内园西北侧的董其昌博物馆,较大的建筑体量、差异的建筑风格和紧邻主体建筑“池上草堂”的选址,对内园景致构成压迫,对整体的古典园林格局、游线组织产生较大影响。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基于上海城市景观更新的目标与要求,立足于松江城区公共空间体系化、网络化与精细化提升,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自身格局、气脉、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开辟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现代游憩功能,与现代城市界面形成良好互渗。通过沉浸式设计,打造出空间清晰、游线流畅、具有标志性的多功能主入口景观及符合博物馆功能、契合明代文人园气韵的庭院景观空间。
在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设计项目中,荆旭晖团队发现,随着快速的城市建设,水系被截断,湖面被吞噬,储水功能减弱,难以应对暴雨和洪涝造成的灾害。在设计中,通过新湖与周边水系的联通,打造了拥有2500米生态缓冲岸线,10公顷集水生态调蓄、候鸟栖息地、社区游憩活力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湖。整个新湖水体拥有11 万立方米的常规调蓄容量和8万立方米的弹性容量,最多能达到约19万立方米的雨洪调蓄能力,成为大新镇水系统应对雨洪危机的调适器。
设计源于生活,需求决定设计。荆旭晖坚持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景观,努力填充自我,坚持奋勇向前,用点滴景观构筑美好生活。

供稿/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访问更多